8月4日上午,随着深圳本土企业深水规院(301038.SZ)敲响了上市的钟声,深交所创业板“喜提”第1000家上市公司。

去年8月24日,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,在A股市场首次同步推进“增量 存量”注册制改革,为创业板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,也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、助推创新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截至第1000家上市公司落地,创业板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总数的22.55%,总市值达到13.55万亿元,占A股总市值的15.86%。

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一年考

2020年以来,创业板指累计涨幅超90%,涨幅居于全球主要指数前列。

在指数上涨的背后,离不开注册制改革的推动,2020年8月24日,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顺利上市,本次改革以注册制为主线,在首发、再融资、并购重组等领域全面实施注册制,同步推进“增量 存量”改革,为全市场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
截至7月31日,深交所已受理726家首发、347家再融资、23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申请,167家公司实现上市,融资1290.33亿元。

存量公司方面,248家次再融资已注册生效,拟募集资金2384亿元,其中158家完成发行,实际融资1548亿元。

注册制下新公司业绩增长强劲,截至2021年4月30日,118家已披露2020年度经营业绩的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,平均实现营业收入28.51亿元,净利润2.49亿元,营收及净利润规模均高于板块平均水平。

从首批28家公司上市,到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,创业板有效发挥直接融资功能,为双创企业发展注入活力。

截至目前, 创业板公司累计IPO融资5626.19亿元,再融资4377.44亿元,股权融资金额合计10003.63亿元,资金直接投向创新创业领域,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。

据统计,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IPO募资合计3143.05亿元,占板块总体的55.86%,再融资募资合计3252.8亿元,占板块总体的74.31%。

四大产业呈现明显集聚效应

“十四五”提出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,增强要素保障能力,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。

在1000家创业板公司中,就有915家高新技术企业、586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,占比分别达到92%和59%。

创业板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,产业结构与A股整体存在明显区别,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已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,数量分别达214家、95家、92家、90家,占创业板公司总家数的21%、10%%、9%、9%,比重合计近50%。

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,创业板95家生物医药公司,占市值已达2.78万亿元,占创业板市值比重为21%,公司业务覆盖医药制造、基因检测、医疗器械、生物制品等领域。

一批龙头公司在创业板逐渐成长起来,截至7月31日,创业板已有18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,67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,包括宁德时代(300750.SZ)、迈瑞医疗(300760.SZ)、智飞生物(300122.SZ)、东方财富(300059.SZ)、汇川技术(300124.SZ)等,其中,宁德时代作为新经济代表企业,2021年首次跻身A股市值前五。

2020年,创业板共24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,29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。市值排名列创业板前100的头部公司实现2020年度平均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分别为86.56亿元、11.36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20.53%和41.69%。

良好的业绩助推了股价的上涨,截至7月31日,创业板922家公司复权后股价高于发行价,其中628家公司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超100%,其中亿纬锂能(300014.SZ)、爱尔眼科(300015.SZ)、先导智能(300450.SZ)、康泰生物(300601.SZ)等公司,复权后股价较发行价涨幅高达11025%、7764%、6971%、5736%。